洛陽城破那日,皇宮的玉碎聲里混著嬰兒的啼哭 —— 羯族騎兵踩著公卿的頭顱飲酒,宮女被鐵矛串起當火把,而曾空談玄學的王衍,正跪在石勒面前舔靴底。這不是傳說,是《晉書》里滲血的墨跡:八王之亂的十六年,司馬家的親王們把同胞骨肉的頭骨漆成酒器,鄴城的護城河漂著十萬具尸體,連蒼蠅都不敢落腳。晉惠帝那句 “何不食肉糜” 的背后,是河南千里沃野化作白地,流民易子而食時,還得給士族繳納 “人脯稅”。士族們在牛車中嗑著五石散,看路邊餓殍談笑風生。王愷用麥芽糖刷鍋,石崇以蠟燭當柴燒,而鎮守壽春的周馥,為湊軍糧竟把七千降兵剁成肉醬。更諷刺的是,清談領袖王衍被石勒活埋前,還在背...
洛陽城破那日,皇宮的玉碎聲里混著嬰兒的啼哭 —— 羯族騎兵踩著公卿的頭顱飲酒,宮女被鐵矛串起當火把,而曾空談玄學的王衍,正跪在石勒面前舔靴底。這不是傳說,是《晉書》里滲血的墨跡:八王之亂的十六年,司馬家的親王們把同胞骨肉的頭骨漆成酒器,鄴城的護城河漂著十萬具尸體,連蒼蠅都不敢落腳。晉惠帝那句 “何不食肉糜” 的背后,是河南千里沃野化作白地,流民易子而食時,還得給士族繳納 “人脯稅”。士族們在牛車中嗑著五石散,看路邊餓殍談笑風生。王愷用麥芽糖刷鍋,石崇以蠟燭當柴燒,而鎮守壽春的周馥,為湊軍糧竟把七千降兵剁成肉醬。更諷刺的是,清談領袖王衍被石勒活埋前,還在背誦《老子》,說自己 “從不參與世事”。匈奴騎兵踏破長安時,城里的百姓把樹皮啃光后,開始煮食死人的骨頭。晉愍帝光著上身投降,被劉聰當腳墊踩在腳下,宴席上要像仆人一樣斟酒,稍有遲疑就被罵 “亡國奴”。但亂世里總有未被記載的掙扎:流民帥祖逖帶著兩千殘兵,在黃河邊擊楫發誓,身后是十萬胡騎,身前是醉生夢死的建康朝廷;冉閔頒布殺胡令時,鄴城的漢人拿起鋤頭,對著昔日鄰居的頭顱揮下 —— 而這一切,都被《資治通鑒》輕飄飄一筆帶過。這不是英雄史詩,是士族
[展開全部]